查看原文
其他

湘伟:遥远的莫里斯城

2015-11-06 湘伟 忆乡坊文学城

(点击标题下的蓝色小字“忆乡坊文学城”可直接关注。图片来自作者)


莫里斯城终于越来越远。我刚在回上海的飞机上坐稳,就赶紧掏出手机来写字。写字需要用脑,用脑就可以抑制泪水。


一转眼我和孩子们搬到大上海已经三年。似乎我又回到了我的世界,在黑头发黄皮肤的人海里我依然自如地呼吸、踩着自己的脉搏探寻新旧交替的归宿感。对两个孩子来说,好奇过去之后,忙碌的日子里虽也有不少惊喜,但每年冬夏他们都盼着回到莫里斯城,盼着回家。


可是今年夏天以来,我们的常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女儿高中毕业,似乎几夜之间变成了大人。接下来她回美国上大学了,上海的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儿子。儿子刚过十二岁,虽然早知道姐姐离家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九月份开学时,一下子意识到那个每 天和他朝夕相处的姐姐真的已经到了地球的另一边,他年幼的心灵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入骨的失落。


弟弟离开了姐姐的庇护,我却不顾他难言的痛,开始让他思考很多大人的问题,譬如说:我们两个何去何从。


儿子不愿意和我纠缠,他只会说,“反正都是你的决策,你就不要假借我的名义来衡量你自己都不置可否的选择。”


我的决策,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是雪上加霜地要把我们在莫里斯城的大房子卖掉。这等于向儿女们宣告,我们不会再回那个家了。


我知道女儿为此给儿子做了不少工作,她和儿子说,“我们渐渐大了,这个房子留着也是空着,妈妈一个人是不会需要它的。它终将只是一个得让妈妈扛着的华丽的负担。”


位于新泽西北部的莫里斯城附近有山有水,有农场、公园、森林、湖泊,有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历史遗址。城里有美丽的中心花园,花园四周有代表各教派的壮丽雄伟的教堂;有古老的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和许多充满了故事、保存完好的维多利亚式老房子;也有现代的商场、咖啡馆、酒吧街和很多新建的高端住宅。


莫里斯城无处不展示着它曾经拥有和这些年又重新拾起的繁荣。住在莫里斯城的人们,似乎可以随时回归自然和历史,又可以转身投入现代的奢华。


可是,莫里斯城毕竟只是一个拥有两万人口的小小的城,在诺大的世界里,除了莫里斯城的居民,还有我和我的两个孩子以外,谁又会在乎这个在美国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不点。


只因那年我为了一 个工作上的机会,我们充满期冀地从休斯顿搬到了这个美丽的小城,于是才有了这段和它的情缘。


二〇〇六年买这个房子时的欣喜一如昨日。


那时候,家还是四个人的家。来看房子的那天是一个晚春的下午,我们早到了,姐弟俩围着院子追逐嬉闹,两个大人也像孩子似的坐在长廊里的秋千椅上摇啊摇啊。温暖的太阳光线透过院子里的野樱桃、苹果树上的新叶跟着我的心一起,一边摇荡,一边传递着未来彩色的梦想。就这样,我说,就让我们在这个家里陪着孩儿们长大、再相伴老去。


那年女儿九岁,儿子三岁。女儿在此之前已经是一个周游过世界的旅行者,对她来说,也许她下意识地早就知道每一个开始都会有结束,每一段旅行都将有终点。她的内心,不是一般的坚 强。虽然她从第一个时刻就爱这古老沉香的房子和这让她享受自由呼吸的小镇,但她没有让自己的心在那里扎根。而我的儿子,那可是他今生产生最早回忆的地方,那颗不设防的心自然全部地投入。院子里的每一棵花树,果树,树上的松鼠;每一株他浇灌过的刺梅藤,藤上的刺梅;长廊上的每一根木栏,木栏上的蜘蛛;六年里的每一场雪,雪地里他和他爸爸堆的雪人儿;他房间墙上的每一张画,画里的故事;壁炉前的每一顿晚餐,餐桌旁一家人的谈笑;他和姐姐弹奏的每一个音符,音符里的期待;他们嬉戏的回声,回声里飘荡着的他不知不觉长大的童年,他的根。


后来,两个大人分手了。好久都不去想南街的教堂里响起过孩子他爸和管风琴师一起演奏的巴洛克音乐,我和孩子们曾经坐在前排陶醉其中; 也不去想剧院里女儿作为年龄最小的演出者钢琴独奏时一家人自豪的笑容;更不愿提儿子在城头山上一次次发射的火箭,火箭长鸣混着我们欢呼的声音。


再后来,我说又有新的工作机会要搬去遥远的上海,女儿虽然难过,理解中却有了新的期待,可是儿子心中只有无限的感伤。为了留着希望,我们特意不说告别,只是说去一趟远门,他们去见见世面,可以打造更好的未来,然后,我们还会回来。虽然房子里的家具全部搬走了,大门紧锁,可是家的味道还在,院子里的花树还在,门牌上的号码和相思的长廊还在。回家的希望还在。


而今,我屈服了。屈服于琐碎的现实。屈服于维持老房子的不堪,那些曾经的美好、而今的不堪:夏天狂长的青草,秋天满园的落叶,冬天铺天的积雪,春天遍 地的落英;屈服于需要修补的屋顶,冰冻了的水管,跑到地下室安家的松鼠,外墙渐渐脱落的颜色;屈服于自己心中的醒悟:如此美丽的房子,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我无法像它以前的主人那样保护它,让它依然美丽地呈现于世间,我哪里可以霸占它剥夺它璀璨的年华。


何况女儿搬走后,我惊醒:不但女儿长大了,儿子也会长大。勇敢面对现实的同时,我还要问,那个房子给我的是希望,还是留恋和安慰,还是安全或虚荣?人都散了,我又怎能让这房子捆绑我的灵魂?我那颗渐渐安静的心,是要留给房子,还是留给自己,还有多少能留给兴许未来将与我相伴的人?


于是我决定了,我要趁这个房子依然风华绝代,我也还能重新开始,把它卖掉。


不由得想起这房子上一 个卖主Gina离去时的眼泪,她也曾经许愿,她心中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希望当她的日子走到尽头,她还能在那带着拱门的大餐厅的壁炉里生上旺旺的火,喝上一杯红酒,再让自己苍老却完整的身躯躺在炉火旁那古老的实木地板上,静等着自己的心跳沉落于扑腾扑腾渐渐熄灭的焰火。


Gina和我诉说她当年的梦想时,我也陪着她流泪。但我的泪水是幸福的,因为怀着将在这个家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心。后来我们住进来以后,我一直没有决定到时候我要生上哪一个房间的壁炉的火来静候生命的终结。这个大房子里一共有七个壁炉呢。


现在不用再想了。我们没有缘分再执手,也没有福气在这个房子里终老,它也终成不了孩子们的祖屋。


最后的分别是难免要伤心的。 这一次休假我带着儿子回到新泽西已是初秋。儿子直接要去他爸爸住的另一个城,我送他到达,和他再见时他和我说,“妈妈,我们在莫里斯城的家,回不去了。你自己去看吧,我什么都不想知道。”


儿子出于本能不愿去和它道别,他想保护他完美的记忆和自己幼小的心灵不被伤感的阴影笼罩。而我,所有的决定都是因我而做的,我需要让此刻的自己沉浸于过去,让我的心为这个曾经的家停留,献上一些已经积攒了时日的眼泪,祭奠一些梦想,为了明日更好的上路。


我又回家了,曾经的家。最不耐它院子里的秋,美得让人莫名地流泪。红色黄色漫天飞舞的树叶,映衬着我们的百年老房,红瓦黄墙,绿色的窗棂。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这房子自然温暖亮丽;即使秋风秋雨里,她也曾给过 我无比的温馨。


可是这一刻,除了秋色,除了在装修房屋的墨西哥工人零碎的对话,房子里面空空如也。连昔日的沉香也被油漆的味道覆盖。


工人们看着我这东方面孔的小女人露出一丝疑惑不解。卖房的中介凯特琳对领班说,“她是这房子的主人湘伟。”


领班个子高高的,古铜色的皮肤,白色体恤衫下显露着结实的臂膀。他笑着问我,“你想换餐厅和客厅的颜色吗?”


我苦笑着对凯特琳和领班说,“我很快将是它过去的主人。我无所谓了。”


凯特琳说已经有人看上这房子,是隔壁镇上的一个单身男子。凯特琳说会让他来挑颜色。


我身子不由得哆嗦了一下,想起Gina离开时的话,这个房子一定要有孩子的笑 声啊,否则它将多么的孤独。我看了一眼正要离去的凯特琳,说,“但愿新的主人会在这家里生根开花结果,也不枉我和Gina伤心牵挂的泪啊。”


凯特琳走后,我在家里从上到下里里外外默默地走了一遍,心中过电影一般又过了好多事情。主卧房的墙壁依旧是鹅黄色,衬托着壁炉的红砖以及两边窗外碧绿的青松,周末躺在流光的色彩里赖床的日子依然是我的最爱。空荡荡的琴房里,琴声还在耳边荡气回肠,客厅的四壁仿佛还渗透着感恩节的柴火和一家人相融的气味儿。 但是那些日子已经离我越来越远,这就是事实。


坐在长廊上,我的眼神一定是涣散的,一会儿傻傻地盯着院子,院子里艳丽的玫瑰向我甜美地笑着;一会儿凝视着长廊,长廊上我们那些欢快的聚餐却只是幻影;再瞅着马路,马路对面邻居的围墙在渐黄的树叶里若影若现;终又看着门前的台阶,台阶上坐着的几个工人正准备享受午餐。


领班走过来,他端着他的午餐盒,掏出一个干净的勺子,指指里面的食物,是墨西哥餐,熟透了的豆子,看上去辣辣的猪肉和米饭。他问我饿不饿。我谢谢他,说不饿,搭讪着又问了一句是不是他自己做的,看上去很好吃。他温暖地笑了,说是的。


我知道在那一刻的自己一定是显得落寞吧。落寞到这个暖暖的领班会把自己的午餐拿来给我 吃。他有那么健康善意的脸,一定是一个快乐的好人,我想他一定在哪里的灯火阑珊下有一个美好的家,也许房子不大,却充实美好吧。我替他高兴,也有一丝丝羡慕。


我站起来谢谢他,挤出一个笑,我那残存的骄傲命令自己给了他一个有力的握手。我迈下台阶回到车里时,没有掉泪,而且还特意让自己的背影显得坚强。


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我离开了那个曾经的家。也许房子交割时我还会再回来一次,还会禁不住让它的新主人看我离去时的眼泪,一如九年前我看到的Gina的眼泪。也许为了单独和它告别,我还会最后一次点上壁炉的火,弄个睡袋在地板上睡上一宿。


可是也许,也许我应该像儿子那样不再回头,只在心中留着淡淡的回忆,想着它曾经的美好,默默地祝福 ,也就够了。


飞机在浦东机场的跑道上滑行。秋天温暖的阳光射入机舱,把一夜未眠的我从已经消失的莫里斯城拉回到这边上海的世界。这边的世界是繁忙的世界,没有时间回忆,更没有时间感叹。


才知道回忆和感叹是我们这勇往直前的人生里多么奢侈的心情。如果不及时写下这些文字,还以为莫里斯城只是一场遥远的梦呢。


但愿我的莫里斯城常入梦。


湘伟

二零一五年中秋前后

上海·新泽西


谢谢《忆乡坊文学城》的编辑和好友们提出的很多宝贵意见。



【作者简介】湘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育一儿一女。现某欧洲大型跨国企业高管,定居上海。平时喜欢写字交流。



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并顺手赞一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